定州論壇早報版 新鮮資訊快人半步
近年來,河北旭陽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積極引進新技術,建設新項目,成功實現能源有效轉化和資源綜合利用,在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打造了一條大化工、大循環、大環境、大節約的產業鏈條。2017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納稅3億多元,被確定為河北省循環經濟示范企業。
一、秉承清潔發展理念,推進“生態化工”工程
(一)依托基礎產業,產品鏈做細做精。公司將焦炭生產過程中副產的粗焦油運到邢臺園區進行焦油深加工,改制瀝青進一步深加工運到平頂山園區生產針狀焦,粗苯運到邢臺園區進行粗苯精制生產純苯、甲苯、二甲苯、重質苯、非芳烴等5種產品,純苯運到滄州園區經過加氫、氧化、氨化等工藝生產己內酰胺產品,已內酰胺作為原料再運到定州園區生產增強聚酰胺-1、增韌聚酰胺-2等10種系列高性能復合材料。
(二)規劃建立精細化工放大研究平臺和改性材料項目。未來兩年預計總投資1.7億元,年實現利稅5000萬元,規劃項目2018年11月開工,2019年6月投產。項目投產后,新增鄰苯二甲酰亞胺、二苯甲烷、2-甲基丁二酸等6類15種新型高分子材料產品。
(三)堅守環保紅線,清潔生產創標桿。為進一步提升減排效果,2013-2015年投資9.15億元,實施設備改造提升、環保及節能減排方面共建設117套環保設施,使廠區環境顯著改善,清潔生產指標達到國內焦化行業先進水平。2015年投資6.8億元實施污染源全封閉管理項目,主要包括煤場封閉、脫硫脫硝、VOCs治理、污水深度處理、熄焦蒸汽回收等10大環保工程,預計2018年全部投產后,每年可減排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顆粒物2060噸,達到國家特別排放限值要求。
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
為突破企業轉型發展瓶頸,2013年6月成立了研發工程中心,以研發促轉型,解決生產難題。目前已累計研發投入3600萬,在研項目5個,獲得21項技術專利,公司被評為“河北省科技型企業”、“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一是引進高新技術延伸產業鏈。謀劃建設芳綸1414高端材料、焦爐煤氣制天然氣、聚碳酸酯材料等系列項目,形成新的產業鏈,逐步建成精細化工、材料化工、醫藥化工為引領的新型化工園區。二是實施IT戰略升級,自動化廠區全覆蓋。與IBM、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用友等知名校企深度合作,在原有40余項大型自動化設施基礎上,投資2.38億元實施大車連鎖、自動調壓、自動潤滑、SCP車自動操作、自動點火等自動化項目。配備了MES系統、ERP系統、OA系統、物流一卡通等信息化系統,全面實現網上辦公,大部分設備實現遠程操作,重點區域和設備全面自動受控。三是智能制造提升,營銷服務上臺階。通過ERP、MES等系統構建整合運營體系,建立一體化營銷平臺,實現營銷業務管理與生產、物流的無縫集成,升級內部管控體系,實現客商信息移動互換,全面提升公司整體的營銷服務水平。
三、更好服務民生、共建文明新城
一是提高余熱利用效能,打造暖民工程。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城區集中供暖和節能減排的號召,投資約1.2億元,建設供熱首站,改造25個余熱采集點,將生產余熱供應到市區為市民供暖。2017年供熱面積200萬平方米,為兩萬多戶居民和11家企業提供了供熱保障。與燃煤取暖相比每年可減排CO2 10萬噸、SO2 650噸、NOx 232噸,節能折標準煤6萬噸。二是提升焦爐煤氣附加值,緊密聯系民生。謀劃實施焦爐煤氣提取甲烷生產液化天然氣項目,項目總投資3億元,可年產天然氣1億立方、年銷售收入2.5億元、上繳稅金2000萬元。三是舊廠區改造升級提質升級為契機,樹立企業新形象。舊廠區搬遷升級改造項目已達到投產運行條件,新裝置采用了干熄焦余熱發電、上升管余熱回收、煙道氣余熱回收、煙道氣脫硫脫硝、污水深度處理等最新技術,所有環保指標達到特別排放限值,達產運行后,可增加發電1.7億度/年,城市供熱能力156萬平米,每年可節約能耗折標煤4.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25噸、減排氮氧化物585噸、減排粉塵680噸。
四、踐行綠色發展,更好服務社會
河北旭陽秉承五大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京津冀區域綠色、循環的高端化工產業體系示范企業、精細化工基地,預計到2020年銷售收入達150億元,人均勞效750萬元。一是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積極落實定州市12339發展戰略,扎實推進3000萬噸/年多功能精細化工項目和10000噸/年改性材料項目建設。二是構建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區域減排。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構建符合園區實際的科技創新平臺,推進科技創新對公司發展的貢獻率超過50%,并推動在經濟開發區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進一步實現區域性減排,帶動定州城市品牌提升。三是管理全面提升,嚴控污染源頭。保持現有基礎產業規模的同時,以兩化融合為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屬地化管理,落實環保提升、節能減排,從源頭控制污染,踐行綠色發展。四是深化節能技術改造力度。計劃投資6億元,謀劃二三四期干熄焦項目,進一步對生產余熱進行回收利用,增加對外供暖能力,將現在230多萬平米的供暖能力提升至500萬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