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節能是指盡可能地減少能源消耗量,生產出與原來同樣數量、同樣質量的產品;或者是以原來同樣數量的能源消耗量,生產出比原來數量更多或數量相等質量更好的產品。
《“十三五”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指出,組織實施節能重點工程,激發市場主體節能的主動性,促進先進節能技術、裝備和產品的推廣應用,2020年力爭工業鍋爐(窯爐)、電機(水泵、風機、空壓機)系統、變壓器等通用設備運行能效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指標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十三五”期間形成3億噸標準煤左右的節能能力。
十大節能重點工程推進行動
(一)余熱暖民工程。選擇150個具備條件的市(縣、區),開展余熱暖民項目示范,通過建設高效采集、管網輸送、終端利用供熱體系,回收工業低品位余熱為居民供熱,探索建立余熱資源用于供熱的典型模式。到2020年替代燃煤供熱20億平方米以上,減少供熱用原煤5000萬噸以上。
(二)燃煤工業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發布高效節能鍋爐推廣目錄,推進燃煤鍋爐“以大代小”,推廣節能環保煤粉鍋爐。鼓勵綜合采取鍋爐燃燒優化、二次送風、自動控制、余熱回收、太陽能預熱、主輔機優化、熱泵、冷凝水回收等技術實施鍋爐系統節能改造,提高運行管理水平和熱效率。改善燃料品質,力爭2020年燃煤鍋爐全部使用洗選煤,逐步提高工業鍋爐燃用專用煤的比例?!笆濉睍r期形成5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三)電機系統能效提升工程。推進電機系統調節方式改造,重點開展高壓變頻調速、永磁調速、內反饋調速、柔性傳動等節能改造,支持基于互聯網的電機系統能效監測、故障診斷、優化控制平臺建設。鼓勵采用高效電動機、風機、壓縮機、水泵、變壓器替代低效設備,加快系統無功補償改造。2020年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比2015年提高3~5個百分點,形成4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四)綠色照明工程。以城市道路/隧道照明節能改造為重點,加快半導體照明關鍵設備、核心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支持技術成熟的半導體通用照明產品推廣應用。到2020年,在200個城市、縣實施道路照明節能改造工程,推廣1000萬余盞LED路燈,形成節電能力100億千瓦時左右。
(五)重點用能單位綜合能效提升工程。圍繞高耗能行業企業,加快工藝革新,實施系統節能改造和能效提升,鼓勵先進節能技術的集成優化運用,推動節能從局部、單體節能向全流程、系統節能轉變。以電力、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煤炭、紡織、造紙等行業為重點,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重點用能單位能效綜合提升工程,支持約500家大型重點用能單位實施能量系統優化、燃煤鍋爐節能改造、電機系統等用能設備節能改造、生產工藝節能改造,并建立能源管理體系。
(六)合同能源管理推進工程。扎實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要求,落實支持政策,實施節能改造,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鼓勵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融資創新,通過“債投”、“債貸”結合等方式支持項目實施?!笆濉睍r期形成8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七)城鎮化節能升級改造工程。優化升級城市能源基礎設施,加快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開發建設,統籌規劃新增用能區域和既有用能區域系統改造。推動用能單位實施需求側和供給側互動響應、電能替代和用電設備智能化改造,針對電、熱、冷、氣等多種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統籌開發、互補利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布局建設一體化集成供能基礎設施,通過分布式供能系統和智能微網等方式擴大天然氣、電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供應和消納能力,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系統提升城市終端供用能效率。對企業用能較為集中的園區、開發區等區域,將生產用蒸汽和熱水供應納入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小鍋爐使用。對集中供熱地區實施節能升級改造,減少管網漏損。對未納入集中供暖的長江經濟帶等夏熱冬冷地區,推廣高效地能、江水源熱泵,加大淺層地能開發力度,實施城鎮冷熱一體化供應節能改造。
(八)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程。大力化解鋼鐵、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業過剩產能,大幅壓減煤炭消費。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在焦化、煤化工、工業鍋爐、窯爐等重點用煤領域,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分質利用。有條件的地區,有序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工業副產可燃氣制備天然氣,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氣、電力等優質能源替代煤炭,特別是散煤的消費。實施“地能暖村”節能減煤示范工程,鼓勵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淺層地能替代散煤。到2020年,形成減量和替代原煤消費能力6000~9000萬噸。
(九)能量系統優化工程。按照能源梯級利用、系統優化的原則,對工業窯爐實施節能改造,推廣應用熱源改造、燃燒系統改造、窯爐結構改造等技術。推廣普及中低品位余熱余壓利用技術,尤其是提高中小型企業余熱余壓利用率,推進余熱余壓利用技術與工藝節能相結合,提高企業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效率。深入挖掘系統節能潛力,提升系統能源效率。推廣新型高效工藝技術路線,提高行業能源使用效率。到2020年,形成5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十)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圍繞節能減煤和化石能源清潔高效燃燒,重點支持中低品位余熱的有機郎肯循環和螺桿膨脹發電、低品位余熱用于城鎮供熱、燃煤鍋爐超高能效和超低排放燃燒、工業用煤氣化燃燒、水煤超臨界制氫、民用散煤清潔高效燃燒、淺層地能開發利用、半導體照明等關鍵技術和裝備產業化示范,加快推廣高溫高壓干熄焦、無球化節能粉磨、新型結構鋁電解槽、電爐鋼等短流程工藝、鋁液直供,智能控制等先進技術,實施一批重大節能技術示范工程。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其中高效節能產業特別提出。據了解,2018年版《產業分類》的出臺,旨在準確反映“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情況,滿足統計上測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模、結構和速度的需要。2018年版《產業分類》規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9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