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設人水和諧大貴陽
貴陽市節約用水辦公室:賀英??趙朗
水,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眾所周知,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資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1/3,全國600多個城市,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解決中國水短缺的問題,節水是根本出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水安全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薄巴七M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標志著節水成為國家的意志和全民的行動;加快推進國家節水行動,推進水資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轉變,構建全覆蓋的節水格局,新時代的節水管理工作已進入了充滿希望、大有可為的一個黃金時期。
2018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城市節水的發展史是改革開放中的一塊重要拼圖。為了更好地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節水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們梳理總結了節水三十余年來在探索中取得進步與成效:
一、回顧我市城市節水發展的時間“數軸”:
(一)完善節水法規建設,構建節水技術政策體系
1991年:《貴陽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
1998年:《貴陽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
2009年:《貴陽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實施規定》
2017年:《貴陽市節約用水獎補辦法》
我市建立了節水地方性法規,建立節水督查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了節水激勵機制,為節水工作法制化奠定堅實基礎,為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提供法制保障,將節水成效作為國家節水型城市、生態文明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前置條件和考核指標,提高全民節水的積極性。
(二)以城市節水發展規劃為藍本,謀劃全市節水大局
2005年:《貴陽市2005—2015城市節約用水規劃》
2008年:《貴陽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規劃(2008—2020年)》
2015年:《貴陽市2015—2030城市節約用水規劃》
2018年:《貴陽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對策》
長期以來,我市重視節水專項規劃的引領作用,將其作為了城市節水發展的科學依據,嚴格按照規劃目標要求,聯動、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推進節水專項規劃目標的落實。
(三)強化用水定額管理,實施節水率先行動
1991年:建立臺帳式的管理方式,發展用水計劃戶僅27戶。?
1991年-2018年:嚴格執行國家、省制定的工業及服務業定額標準,逐年擴大計劃用水的范圍,并實施動態計劃管理,建立重點用水行業監控名錄。
2018年:全市4000余戶月用水量100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單位(工業企業、工業產業園區、公共機構、學校、醫院、酒店服務業等)實行計劃管理。
用水定額管理是水資源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頒布火力、鋼鐵等32項工業定額國家標準,2011年我省發布了《貴州省行業用水定額》,我市嚴格按照定額實施非居用水計劃管理和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全面落實居民用水階梯水價政策;實現了城市供節水信息的共享,完善了用節水預警體系;建市創建辦—區(市、縣)節水行政主管部門—用水戶與節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用水戶的兩套三級節水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貴陽市計劃用水和節水統計制度,2018年我市計劃用水覆蓋率達91.5%;完善了節水獎勵機制,按照《貴陽市節約用水獎補辦法》規定,近兩年來,對我市實施節水技改、采取了節水措施、取得節水成效的62家企業(單位、居民小區)實行節水獎補。
(四)加快建設節水型企業,實施工業節水增效行動
80年代末:開始在全市重點行業推行水量平衡測試工作
1997年:啟動節水型企業(單位)的創建工作
2000年:啟動國家節水型城市建設工作
2011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節水型城市
2018年:息烽縣、南明區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
我市將企業用水效率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據,加快推進企業節水技改項目的建設,推動企業通過整體設計、過程控制和深化管理,挖掘節水潛力,提升用水效率,開展節水型企業的對標達標改造;依據國家、省級用水定額,依法組織企業開展水量平衡測試工作等節水技術工作,促進企業完善節水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機構,實施企業節水評價;建立全市重點用水單位監控名錄,鼓勵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華潤雪花啤酒貴州公司等重點用水企業建立起用水量在線采集、實時監測的管控系統。截至目前,我市完成了鋼鐵、電力、造紙、有色、化工、建設、食品發酵、制藥等高耗水行業節水載體覆蓋率達100%,共有38家企業創建成為省級節水載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83.34%,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3.12?立方米/萬元,我市企業節水水平均優于國家節水型城市的考核標準。
(五)實施多領域節水,拓展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推動城市節水降損行動
90年代初:在南方城市率先開展非工業用水單位水量平衡測試工作。
1997年:啟動節水型單位的創建工作
2008年:啟動節水型居民小區建設工作
2016年:青山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成
我市通過開展水量平衡測試、節水診斷服務、節水載體培育等工作推進酒店、建筑等行業實施鍋爐蒸汽冷凝水回收、分散式中水利用等節水技術改造;通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等節水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推廣綠色建筑,實施建筑節水。并結合本市實際確定了特種用水范圍,執行了特種用水價格。截至目前,共有134家單位,34個居民小區創建成為省級節水載體,涌現出一批在行業內有代表性、產品用水結構合理、節水管理基礎較好、用水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的節水標桿單位、居民小區,為建設節水型城市、構建節水型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我市2017年中心城區“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58.9%,主要用于南明河、市西河、陳亮河及麥加河等河道生態環境補水;目前,我市已建成青山污水示范工程項目,并鋪設了約3.3公里的再生水供水管網,可向試點項目服務范圍內輸送再生水量2250.78立方米/日,實現了我市再生水管網配套建設的零的突破,實現了我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從河道生態補給的“單一用途”向多領域用途的拓展。
(六)嚴格節水“三同時”審核,實施節水器具普及行動
1999年:我市對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嚴格執行節水“三同時”審批制度,確保用水計量設施和節水器具的配套建設。
2008年:將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列入節水“三同時”的審核內容。
2009年至今:普及推廣節水型器具,定期聯合工商和質監部門對用水器具生產、銷售和使用市場進行抽查。在全市范圍內持續開展節水器具便民義務維修活動和對企業、單位行業的免費管網檢測服務。
2018年:與市教育局聯合開展中小學用水器具節水改造工作,對全市中心區36所中小學溝槽式廁所加裝紅外線控制裝置,進行節水改造,并對各學校進行義務節水診斷服務。通過前后用水數據對比,各學校節水效益明顯。
2018年:聯合工商、質監等部門對我市節水器具生活市場進行抽檢,并對全市用水量前十名的公共建筑進行抽查,確保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到100%。
我市年均審核節水項目100余個,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全市新、改、擴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區需安裝節水器具,完善計量儀表,并配套建設中水或雨水利用設施,目前已建成的分散式雨水和中水項目44個;此外,從源頭上杜絕淘汰器具的銷售,確保全市節水器具覆蓋率達到100%。
(七)開展公共機構節水改造,實施公共機構節水行動
1999年:制定《貴陽市非工業用水定額》
1997年:啟動節水型單位的創建工作,積極開展公共機構節水改造工作
2013年:下達《關于轉發的通知》(筑機關通【2013】24號),要求各級公共機構開展節水型單位建設。
2016年:推行合同節水管理模式
多年來,我市在行政機關、高等院校、醫院等公共機構中推廣應用便頻供水、節水計量在線監控、非常規水資源利用、IC卡等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鼓勵采用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實施公共機構的節水改造,開展節水專項培訓,提高公共機構節水人員的管理能力,建立完善了考核獎勵體系,加強了節水標桿的示范引領作用,組織開展省級節水型單位建設工作。公共機構完善了自身的節水管理規章制度,嚴格用水計量與節水器具的配備,加強了用水設施設備的日常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39家公共機構創建成為省級節水載體,節水型公共機構建成率大于50%。
(八)實施節水考核和執法管理,推進節水監管提升行動
2012年:《貴陽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目標責任書》
2013年至2018年:我市將節水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主要工作奮斗目標的考核內容。
2014年:《貴陽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暫行辦法》
2015年:《貴陽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目標責任書(2016-2019)》
我市健全了節水標準體系,明確區域的用水強度及節水效率的控制目標,建立了節水目標責任制,并逐年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全面實施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突出節水考核的要求,嚴格責任追究。我市建立節水部門的聯動執法機制,規范各類節水行政執法文書,依法開展節水執法檢查,杜絕違法取水和浪費用水的行為。
(九)加強節水宣傳與教育力度,實施全民節水宣傳行動
1992年:我國確定每年的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為“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
1993年:第47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定,確定了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1994年:我國將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確定為“中國水周”。
2018年:我市將節水知識內容編入《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讀本》(中、小學地方性教材)及貴陽市公務員教育讀本。
自1992年起,我市利用中國水周、世界水日、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等宣傳載體每年開展系列大型宣傳活動,及時傳播國家最新的節水方針、政策,推廣普及節水科普知識和產品,在全國首創節水主題歌曲與節水詩歌傳播節水文化;招募近萬名節水志愿者加入到節水隊伍中,為全民節水宣傳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十)節水信息網絡化建設助力新時期節水管理再上新臺階
2008年:貴陽市節水管理系統(第一代)建成;
2011年:我市實現了城市供節水信息數據共享;
2012年:實現城市非居民超定額超計劃累計加價水費與自水水費的捆綁收費;
2013年:我市全面實現節水事務OA辦公;
2017年:我市城市節水網絡平臺(第二代節水管理系統)建成;重建貴陽節水網;貴陽市節水微信公眾平臺建成。
我市集中資源,大力打造節水管理平臺、門戶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短信平臺、數據交換平臺,整合多方資源,充分運用大數據先進理念、技術和資源,推進簡政放權和職能轉變,提高節水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并將標準化的節水業務管理系統全面推向各區、縣、市,有效實現我市節水管理水平均衡高效發展,節水門戶網站年訪問量高達數十萬余條。
二、城市節水成效:
(一)城市節水水平大幅提高
我市工業、生活、綜合、生態節水水平穩步提升,用水效率逐年提高,城市節水延緩了城市總用水量的增長:多年來,累計節水3億多立方米,減少污水排放量近3億立方米;計劃用水戶從最初的27戶發展到現在的4300戶,工業用水重復率從最初的14.7%提高到現在的83.34%,萬元GDP取水量從最初的500立方米下降為8.79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3.12?立方米/萬元(遠低于全國平均值的50%),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100%,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逐年下降,優于國家標準要求。
(二)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貴陽市歷經10余年不懈努力,于2011年獲得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授予的“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2016年貴陽市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的首次復查。我市加大了節水專項資金的投入,發展壯大了節水專業隊伍,建立節水長效機制,把建設國家節水型城市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戰略目標重要內容,全面實施了城市工業節水、綜合節水、生活節水、生態節水等重點領域的節水工作,持續鞏固了節水型城市的創建成果。
(三)社會效應
多年來,我市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的手段,加強了城市節水的指導和監督,強化和培育公眾節水意識,營造出濃厚的節水輿論氛圍,促進人們逐步改變過去形成的粗放型用水觀念和習慣。上至單位企業,下至普通市民,全民節水意識得到明顯提高,自覺樹立起了節水的社會風尚和節水的文明生活方式。
靜水流深,一串串數據,一個個數字的背后積淀著幾代節水人的眾志成城、墾荒開拓、銳意進取。成績屬于過去,新征程已經開啟。作為新時代的節水人,肩負著更重大的歷史使命,我們將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標準,更強的舉措,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切實做好城市節約用水管理各項工作,將城市節水工作深深地載入城市的發展史,努力為實現水資源安全可持續利用、建設人水和諧的大貴陽作出新貢獻。